浅谈山西煤炭行业的转型

  山西是“煤炭之乡”,国土面积不到全国的2%,保有资源储量却超过全国的20%。山西煤种齐全,储量巨大,其中,焦煤、无烟煤等稀缺煤种,山西储量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多的地区之一。煤炭也是山西的痛楚。一煤独大的格局让山西经济荣辱与共,长时间、高强度、大规模、粗放式的开采,带来地表沉陷、生态破坏等后遗症。煤炭为山西发展立下功劳,也被贴上了血煤、腐败等负面标签。山西,经过多少轮“因煤而困”,正站在转型十字路口。基于此,重新审视判断当前的山西煤炭,必须认识到在能源革命和经济新常态下我省煤炭行业已进入发展战略转折时期,未来山西煤炭转型将何去何从?接下来由做出以下分析;

  第一:全力实施供给侧改革 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全球看,煤炭总需求收缩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变。2016年初,去产能打响了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第一枪,煤炭去产能是重中之重,作为中国煤炭大省山西,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全省所有煤矿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的要求,率先实行了煤炭减量化生产。截至10月底,山西省2016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关闭退出25座煤矿已全部关闭退出,并完成省内钢铁、煤炭去产能验收工作,比国家要求提前1个月完成。随着煤炭行业去产能一系列措施的施行,近期煤炭价格出现持续上涨,山西省的煤炭企业经营状况得到逐步改善,9月份,山西煤企实现扭亏为盈,全行业结束了连续26个月亏损的局面。

  第二:横向整合 做大做强

  尽管经过几十年的“追赶”,国内煤炭科技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但放到全国煤炭市场看,我省煤炭企业仍然存在新的“多、小、散、弱”问题。山西煤炭企业对市场的掌控能力还很有限。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煤炭产业的整合重组力度,首先进行优势煤企的整合,努力形成2-3家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较强市场话语权的煤炭企业,不断强化山西煤炭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再者结合山西实际以优势煤种为主进行整合。据资源勘探数据显示,在全国十六大炼焦煤矿区中,山西拥有五个。无烟煤查明储量470亿吨,占全国无烟煤储量的39.6%。其中最优质的肥煤、焦煤储量523亿吨,占全国储量1021亿吨的54%,山西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煤种方面的储量优势和产量优势,组建大型专业化企业集团,从而增强企业在细分煤炭市场的控制力。

  第三:做细做优 煤炭深加工

  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国际国内能源技术变革呼之欲出,而山西煤炭行业却面临“大而不强,强而不科”的矛盾,核心竞争力依然欠缺,这与山西煤炭大省地位极不相称。山西要紧盯科技前沿,加大技术引进和研发投入,做细做优煤炭深加工。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现代精细煤化工技术的进步,使得煤炭资源的价值得到数十倍的提升。以一吨5000大卡的动力煤为例,可用于发电,可转化为油,可变成甲醇,可变成烯烃。从煤到电、到甲醇、到烯烃,产业链每一次拉长都是一个增值;每一次增值,都需要先进可靠的技术作为支撑;每一次增值,都闪耀着科技创新的光芒。可以说,实现煤基产业的“六型”转变,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只有在科技、业态、管理方面实行全面创新,在煤炭的全循环、深加工、再利用上下功夫,才能获取精深加工和高端转化的市场价值,使煤炭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四:黑色煤炭实现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应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煤的清洁高效低碳综合利用。山西作为中国传统的原材料基地,工业产品中,其产品主要集中于原材料和半成品等产业环节,并没有向终端产品延伸。近年来山西经济波动就是因为山西沦为下游产业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提供商,经济发展易受到下游产业波动的影响。因此,山西煤炭经济要想实现转型升级,特别是产品的转型。就要从改善煤炭利用方式入手,把“废料变成原料、废品变成产品、产品变成精品”。我们要知道煤不只是碳,而是有机与无机的复合物。煤的碳氢比为1:0.8,简单燃煤,就把珍贵的氢烧掉了,除煤本身外,采煤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伴生矿产、煤层气等资源。然而,大量资源长期被忽视、废弃,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空间十分广阔。除此之外煤炭生产利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粉煤灰等废弃物。然而“废弃物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只要科学利用必然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我们不是不要煤炭,而是要有质量、有效益、有技术、有创新的煤炭,这是“创新是不竭的动力”进取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走出困境,化危为机,归根到底要靠创新,靠转方式调结构。靠刺激也不可能完全克服,靠熬是熬不过去的。中国经济如此,山西煤炭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