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项督查“有形之手”推动钢铁煤炭去产能

  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部署对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开展专项督查。在今天中午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周长益就钢铁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进展,以及专项督查工作方案的有关情况做了介绍。

  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是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三去一降一补”摆在首位的就是去产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会上介绍,截至7月底,我国钢铁退出2126万吨,完成全年任务的47%,煤炭退出9500多万吨,完成全年任务的38%。其中,有部分地区已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当然也有少数地区启动较慢,进度有待加快。

  连维良透露,部级联席会议已经组织了10个督查组,从下周开始,陆续到各省区市开展督查,督查的内容主要就是针对钢铁、煤炭去产能进展不平衡的问题。这其中包括化解过剩产能有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任务分解和进度落实情况,产能实际退出情况,还包括奖补资金筹措情况,职工安置情况等等。

  我们看到,虽然钢铁煤炭去产能时间过半,但是完成任务没有过半。连维良强调,对于完成全年去产能任务充满信心。其中他提到一点,地方企业作为去产能的主体,形成高度共识,特别是在钢铁煤炭消费下降的情况下,价格出现合理回升,大家看到了效果,增强了信心。

  对于目前钢铁煤炭去产能的进展,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周长益表示,今年上半年更多的工作集中在制定具体方案和落实到具体的地区、企业和装备上,像钢铁去产能完成47%,这个进度其实是不低的,下半年也要全力以赴推进落实。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那在全国开展这样一次专项督查,对于落实不力,进展慢和违规新增产能等等要通报、约谈,直到严肃问责,确保完成全年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

  在此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督查要以产能实际退出、清理违法违规项目、严控新增产能等为重点,督促地方加强执法和达标检查,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严防弄虚作假、死灰复燃,并落实奖惩机制,确保完成全年化解过剩产能硬任务。

  按照部署,今年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为2.5亿吨,钢铁的目标任务是4500万吨。而有关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已累计退出煤炭产能9500多万吨,完成全年任务量的38%;累计退出钢铁产能2100多万吨,完成全年任务量的47%。虽然7月份工作进度有所加快,但与“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仍有不小差距。对此,除了市场的“无形之手”调控外,更需要政府及时出手,彻底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国务院部署对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开展专项督查,则是以政府监管这只“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互相补充,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钢铁煤炭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

  关于这个话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匡贤明做出了点评:

  匡贤明:现在大家对“去产能”这个问题是高度关注。中央决定派出督查组到各地就“去产能”进行督查,我觉得这可能是在“去产能”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对此,我想谈三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就是在特殊的时期,我们可能需要有一个非常之举措。当前我们国家去产能的压力还相当重,上半年我们煤炭的去产能只完成了38%,钢铁去产能只完成了47%,这与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有所差距。因此,下半年去产能的压力是相当大的,挑战也是很严峻的。在市场经济中,去产能的主体一般是企业,那么我们的企业他会根据自己的预期利润,调整收入,重新配置资源,所以从中长期来说,我们国家去产能根本路子确实是要发挥我们市场的决心作用。但是在我们国家可能有另外一种情况也需要引起关注或者引起重视,就是我们国家产能过剩的根源和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更具复杂性,这和我们过去政府主导的投资方式有直接的关系。那么在做大GDP的政绩观下面,投资成为一些地方政府轻车熟路的手段,通过产业政策做大投资,做大经济总量,甚至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不二法门。因此,在我们政府主导形成产能过剩的格局下,要想完全依赖市场的主导性作用来去产能,其效果可能跟预期相比是非常有限的。毕竟这涉及到资产处理、债权债务、兼并重组、人工安置等多方面。这就需要发挥我们“有形之手”的作用。对政府来说,派出督查组进行督查,对地方政府在去产能方面的一些进度和突破进行考核,加大对地方主官问责,甚至直接和地方的政绩挂钩,我想这至少在短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我们可以预期下半年在督查组进行督查之后,煤炭钢铁去产能的进程会有所加快。

  第二,我们去产能过程中,理清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更为重要。为什么地方政府会对投资这么热衷,甚至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有些地方政府仍然鼓励加大投资,我觉得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上我们没有彻底理顺。税收、财政、就业、工业增加值等都是考核地方政府这个重要指标。我们在基层调研当中甚至发现,有些地方政府对乡镇甚至都考核固定资产投资。因此,我们认为可能去产能在当前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消除产能过剩的体制根源。我们认为,对各级政府的事权可能需要做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至少对于基层政府来说,要取下套在他们头上的固定资产投资的“紧箍咒”,使得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面。当然,去产能最重要的可能还是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比如我们的政府可能需要逐步取消产业政策,更多的用规划来管理宏观经济。

  第三个问题,我们现在短期要去产能,可能有一个细节性的问题是要打通企业退出的路径。回到下半年去产能的挑战上面,打个比方,产能是个和尚的话,那么企业就是庙。我们过去去产能之所以有比较大的阻力,甚至价格一反弹,产能又反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只去和尚不拆庙。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现行的管理制度中,拆庙的手续是比较复杂的。有些企业要注销的话,这个时间可能会长达一年甚至一年半。我们在解决了企业快速注册登记以后,可能更要关注企业的便捷注销,比如说对有净资产的这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如果他要退出的话,是不是可以建立一种绿色的注销通道。对于一些资不抵债的企业,如果我们要促进去产能或者防止产能反弹的话,是不是可以先注销再对相关的资产进行处理,这样的话,我们去产能的出口就会被明显扩大。当然,在这个进程中间,政府需要发挥更加有为的作用,比如说承担失业人员的基本社会保障,比如加强这些人员的再就业的技能培训,更大力度的鼓励创新创业。

  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两个手相互配合,在短期的可能需要更大程度的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这样可以为我们下半年如期完成去产能目标,奠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