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深加工大有作为

受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钢铁企业不断亏损,再加上资源、环保和资金等多方面压力的影响,中国钢铁企业已步入“寒冬”。钢铁企业如何摆脱亏损,走出困境,值得业界人士深思。笔者认为:未来钢材深加工有巨大潜力可挖,大有作为。

钢铁企业通过钢材深加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大幅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这已得到业界认同。早在2005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就提到,把“提高钢材加工配送能力,延伸钢铁企业服务”作为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加工配送产业更是加快发展步伐,国内诸多大型钢厂与流通商、外资企业、下游行业都纷纷抢先布局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以宝钢为例,其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50家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加工规模达700万t/a,预计到2018年,宝钢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将增至60家。目前,国内其他大型钢铁企业如鞍钢、武钢正加紧完善他们在国内的加工配送服务网络,致力于从整体上、在钢材产业链延伸上发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国内钢铁企业纷纷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再加上国外大型钢铁企业不断到国内布局,导致加工配送中心遍地开花,竞争不断加剧,从而也产生诸多问题:

1)局部地区加工能力过剩问题。数据显示,我国一般钢材的深加工比重仅为10%-15%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钢材的综合深加工比可达50%以上。按此预测,我国钢材加工配送的市场非常广阔,但是由于目前我国钢材加工配送模式正处于多种形式并存发展的阶段,近两年快速形成的加工配送能力与终端客户自有能力形成矛盾,致使局部区域市场的加工能力过剩,新建加工配送中心运行效率低下问题较为突出。

2)项目建设与系统管理问题。加工配送是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加工配送中心的高效运行,不仅需要先进可靠的硬件设备做基础,同时应具有适应现代物流配送的经营理念、现代信息化手段、稳固的供需关系和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目前的加工配送中心建设,除部分大型钢厂和外资企业外,普遍存在重视加工设备的投资建设,轻视软件系统管理建设问题,尤其是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

3)找准市场定位生存发展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国内板材加工配送中心的现状,不仅是各种投资主体的设备较多,局部地区能力过剩,同时具有较强实力的钢厂和外资企业已经具备各自较为完善的加工配送能力和战略布局,其他新建项目在投产初期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在确定新建项目建设时,必须先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寻找自己,否则难以生存和发展。

4)产业型深加工发展较快,目前仍处于依附性发展阶段,再加上深加工技术的多样化特点,难以集中资金和技术力量进行重大的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的创新性研发,不利于实现产品与技术的升级换代。

延伸产业链已得到国内各大钢铁企业重视,而如何实现与用户需求的无缝对接,单纯延伸产业链还远远不够,首先必须做强、做深、做足钢材加工配送业务。在国内高端汽车板领域,宝钢做得最为突出,值得国内其他汽车板生产企业研究与学习。宝钢汽车板的营销都是通过加工配送中心直供。这意味着钢厂直接面对用户,有利于了解产品最终流向,迅速掌握用户需求变化,从而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销售服务水平。为了提高对直供用户的服务水平,销售部门会同生产、技术部门一道,定期走访直供用户,了解直供用户意见要求,并及时加以改进。同时针对每家重点用户不同的质量要求,建立重点用户档案,按“标准+a”质量标准组织供货。而且,宝钢采用先期介入模式,提前介入汽车厂商的新车型设计、模具设计与开发以及车型投产,极大地缩短了新车型的研发和投产周期,最终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和支持。为方便用户需求,宝钢2009年建成年产能力达150万件的热成型生产线,2010年初建成年产能力达58万件的液压成型生产线。宝钢在国内形成从钢材——焊管——液压成型制品——相关系统总成供应商。截至2013年初,宝钢已建成24条激光拼焊线,设计产能2400万片。而且,2013年下半年,宝钢投产一条辊压生产线,产能为150万件/年。正是由于宝钢拥有激光拼焊板、激光焊管、液压成型、热冲压成型等这些先进的成型设备,所以其具备零件协同设计、工艺模具开发、样件试制和批量生产供货的能力。可见宝钢在钢材加工配送业务上做得够足、够强!

其次,伴随深加工的不断发展,钢铁企业的技术链也应该相应地从钢材生产延伸到钢材的深加工领域。特别是先进钢铁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也应该与深加工技术同步发展。例如,围绕汽车轻量化、安全的行业发展趋势,宝钢进一步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关注产品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近两年,宝钢自主研发第三代先进高强钢QP980MPa级淬火延性钢。该钢属于第三代高强钢中有代表性的钢种,强度高、韧性好,同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能有效改善汽车用户的冲压成形问题,提升汽车零部件的可制造性。而且,在先进成形制造技术上,宝钢通过建立高强钢稳定成形控制模型,掌握液压、热冲压成形模具核心设计技术,有效提升了汽车零件设计与开发能力,缩短了开发周期,帮助用户解决了成本控制问题。宝钢还建立了以目标成本为导向的先期介入模式,为用户提供一揽子技术解决方案。以目标成本为导向的先期介入工作,在保证汽车用钢各项性能指标要求的同时,优化、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体现了钢铁企业从产品质量到用户使用技术研究的综合能力,有助于推进材料企业与汽车行业的技术衔接。这反映出钢铁企业技术链与产业链同步延伸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钢材深加工发展潜力巨大。今后,国内钢铁企业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更应关注技术链的延伸,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实力,促进我国钢铁行业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