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来临的一次动力机械变革

内容摘要:世界机械史的发展历程与人类文明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每一个时期的动力机械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曾使得人类的社会飞跃发展,但也给人类社会带来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地球变暖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和技术路线,对现代机械,特别是动力机械的能量来源、用能方式、工作介质进行调整,相信这种变革的时机已经成熟,也一定能为彻底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这一系列问题带来希望!
  以下是《即将来临的一次动力机械变革》报告全文:
  一:动力机械发展和能源利用历史
  世界机械的发展与人类的文明紧密相连,根据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机械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公元前7000年城市文明的出现到公元十七世纪末为机械的起源和古机械发展阶段,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为近代机械发展阶段,由二十世纪初到现在,为现代机械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机械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曾使得人类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1、动力机械起源和古机械发展阶段
  据世界考古家发现,公元前7000年,在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建立杰里科域,城市文明首次出现在地球上,最早的机械——此时诞生的车轮是人类重要的发明之一,正是由于车轮的诞生,才使车成为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
  15~16世纪以前,机械工程发展缓慢。但在以千年计的实践中,在机械发展方面还是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和技术知识,成为后来机械工程发展的重要潜力。动力是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17世纪后期,随着各种机械的改进和发展,随着煤和金属矿石的需要量的逐年增加,人们感到依靠人力和畜力已经不能将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2、近代动力机械发展阶段
  1776年,瓦特制造出第一台有使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自此机械的原动力以煤炭为主,强大的动力带来了一系列需要大推动力机械的诞生:汽车,割麦机,铁船等。蒸汽机的发明和发展,促进矿业和工业生产、铁路和搬运机械动力化。几乎成为19世纪唯一的动力源。
  1834,第一台实用电动机诞生,电动机进入了实用化阶段,人类进入“电力时代”。1838年,俄国的雅克比用蓄电池给直流电动机供电以驱动快艇,这是首次使用电力传动装置。1860年,法国的额努瓦制成第一台实用的煤气机。1862年和1865年先后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台木质蒸汽机船。
  从这个时期开始,人类开始利用各种直接能源物质(如煤炭、石油)和转换获得的间接能源载体(如电力),开始消耗地球千百年来积累自然资源,也开始一点点的破坏环境,排放各类污染物。
  3、现代动力机械发展阶段
  19世纪末,电力供应系统和电动机开始发展和推广。20世纪初,电动机已在工业生产中取代了蒸汽机,成为驱动各种工作机械的基本动力。发电站初期应用蒸汽机为原动机;20世纪初,出现了高效率、高转速、大功率的汽轮机,也出现了适应各种水力资源的大、小功率的水轮机。19世纪后期发明的内燃机经过逐年改进,成为轻而小、效率高、易于操纵并可随时启动的原动机。内燃机最初用于驱动没有电力供应的陆上工作机械,以后又用于汽车、移动机械(如拖拉机、挖掘机械等)和轮船,20世纪中期开始用于铁路机车。内燃机和以后发明的燃气轮机和喷气发动机,还是飞机、航天器等成功发展的基础技术因素之一。
  在动力机械飞速发展之下,大量动力机械应用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热能排放、温室气体排放、烟尘颗粒物排放等环境污染,带来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坏等问题,严重危害人类自身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而各种数百、上千万年积累的化石能源物质资源也消耗殆尽。
  人类社会高速的发展背后是一个如此“污染”的世界,但人类又离不开动力机械,动力机械已经能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希望动力机械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但同时必须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再生利用,才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动力机械能源现状成因分析
  人类使用能源物质的基本理论是设法利用热能转换为动能。热能的本质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包括分子的平动能和转动能)之和,内能通常是指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分子间势能的总和。包括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之外,还包括分子间势能的总和。现代的质能守恒定律在能量守恒定律基础上又前进一步,使得人类可以利用原子能。
  由于技术理论、工业基础等综合因素限制,一开始人们只能利用分子、原子间势能的变化来获得热能,采用氧化反应和其它化学反应得到的热能让水蒸气、空气等工作介质受热膨胀,输出动力。
  近三百多年的动力机械发展史,让人们习惯于用“高温”来获得动能输出,不论是内燃机、外燃机、火箭发动机等等,几乎无一例外。包括现在的核动力装置,也就是设法依靠核反应产生的热量,让工作介质达到高温、膨胀来输出动力。
  三:动力机械变革的出路
  形成传统的动力获取的基本理念有历史原因。要想彻底改变目前的能源利用现状,必须打破惯性思维,在坚持基本的能量守恒、质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找出一条获取能量、利用能量、再利用能量的新思路。
  1、膨胀工作温段调整
  我们仍然采用介质受热膨胀做功输出动力的原理,但是将工作的温段不要僵化在摄氏高温几百、上千度的范围。摄氏温标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以水作为参照物标定;热力学则应用开氏温标来研究问题,只要不是绝对零度,物质就都有热能可供利用。只要有一定温差实现升温,热能是一样的,转换出来的动力也是一样的。
  2、拓展热源范围
  只要不是绝对零度,物质都有热能,而且热能能自动从高温向低温物质转移。如果我们的动力机械温度设计的膨胀做功初始温度较低,那么相对较高的物质都有能力给它转移热量,用于转换为动力。相对于液态空气,自然界常温的空气、河水、海水,都是“高温”的物质,都可能成为给它加热的“热源”、能量的提供者,成为能源物质了!
  3、多学科技术成果交叉应用
  充分挖掘这100多年来科技进步的成果,打破传统思维,把材料科学、空气动力学、热力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成熟技术成果,应用到动力机械的创新中,让古老的动力机械来一次涅槃重生、脱胎换骨。
  四:动力机械变革已有的进展
  近年来,人们已经感觉到可以采用某些方式实现自然界空气、水、土壤等物质中已有热能的再利用。比如空气源、地源、水源、污水源热泵等等,只是没有进一步应用到动力机械、能源输出领域。
  把自然界热量和浪费掉的热量充分利用的技术实践也不是没有人去探索,只是因为没有大胆的变革和系统的思考,所以取得的进展并不大。我们举几个例子:
  1、飞机喷气发动机用喷水的方式实现加力
  这方面的一个经典就是美国的越战空中主攻手F105攻击机,它专门在尾部设有一个200来升的水箱对发动机喷水以获取短时最大加力推力。这种喷水加力的作用就是提高发动机喷气质量(M),进而提高发动机的推力。与此类似,原苏联的米格25也采用对发动机喷射酒精来提高发动机的推力。 这种喷水加力的效能有限,能提高百分之十的推力。
  大家都知道,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喷气质量、喷气速度有关,和最终喷出气体温度无关。喷水,可以让喷出的火焰瞬间把水加热到气态,体积急剧膨胀,会以更高的速度和原有的喷气一起喷射出去。获取额外动力。
  进一步分析,美国喷水的方案,因为水的汽化热太高,热浪费太多,不是好方案;苏联喷酒精,汽化热约是水的一半,也不低,但是有可能和发动机喷气中剩余氧气反应燃烧再产生热,继续膨胀。
  用本文的理论,则应该喷液态空气,原因是其汽化热是水的近8分之一;成本低廉(制备时0.3KwH/Kg)约合每公斤1角钱。它能充分利用尾喷管热量物理气化膨胀,输出更大推力的同时,还使得飞机红外特性大大降低。应该成为喷气发动机的辅助“燃料”使用。
  2、压缩空气动力发动机
  十多年来,国内外有不少人研究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推动各种发动机输出动力。这项工作的初衷不是节能减排,是储能再利用、清洁动力。国内目前已经有近十多个企业在研究压缩空气动力车的产业化。有多个国内厂家已经有原理样车甚至小批量投入试验运行。
  因为出发点不同,这些应用方案就仅仅局限于压缩、膨胀、储能、放能过程的探究,没有系统考虑能量综合利用,以及如何提高压缩膨胀全过程的能量利用效率。压缩空气动力车提出的方案也五花八门,说不清哪一种方案能有绝对优势、为什么有绝对优势。有人批评这种方案综合能量利用率,因为综合考虑发电、压缩充气、气动发动机做功,综合燃料能效不到6%,自然不经济,再加之储能密度不高、续航能力也不足,不值得研究和推广。
  但是利用本文的理念,我们提出一个用液态空气作为“工质”的系统方案。首先制备液态空气的过程是热泵制冷输出热能的过程,可以用热泵技术得到高温热水或蒸汽输出利用,“副产品”就是被“冷却”成液体的液态空气;使用中从液态空气汽化开始,就从环境空气中吸热获取能量,再用四冲程内燃机原理,在“吸”、“压”冲程吸收空气、缸体的热能,在预先气化后的低温高压空气喷入后能达到较高温度、更高压力,实现高压膨胀做功。做功过程降温、减压,以较低温度、压力排放到环境中。
  这样的发动机只有制备液态空气的时候确实消耗了能源(比如电能),但是也输出了部分热水、蒸汽;做功过程的能量全部来自环境空气热能(轮船则可以来自于水),整体针对燃料消耗计算能效会大于100%,远远大于6%!而且整个过程是空气的物理状态气体-液体-气体变化,没有污染排放、没有热排放,甚至可以吸收中和城市热岛中其它燃料汽车排放的热能再利用,完全不用消耗石化燃料,把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可以做到极致!
  如果用“液态空气”工质吸收的热能和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作为混合动力热能来源,可以利用内燃机排放的热能解决寒冷地区工作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也让发动机实现零热排放,能效提高,环保指标提高,大幅度节省燃料,一举多得!
  3、乳化加水柴油
  前些年加水的乳化柴油项目起起落落,一直没有的到很好地推广应用。究其原因,也是没有研究透彻加水的机理和目的。其实现在分析就容易得出结论,柴油机压缩比大,工作温度高,排放余热也较高,浪费的热量可以让乳化柴油中混入的少量水汽化,物理膨胀,体积放大几百倍增加压力、减少热量直接损耗,提高效率。
  原理清楚以后,应该进一步考虑采用不会引起腐蚀、汽化热较低、成本合理、容易燃料混合、不影响燃烧过程的物质达到同样的目的,改善发动机的性能,提高目前的柴油机效率。
  4、无叶片风扇
  空气动力学里面有个科恩达效应,即采用某种结构后用一份高压气流可以带动几倍、甚至上百倍气体一起运动。这个概念诞生很久了,但是只有到了2011年才有人用这个理论报了“无叶片风扇”专利,现在市面上才有无叶片风扇,就是一个完全没有旋转的叶片的空心框框,就能吹出大流量的风!但是还没有流行开。工业领域这一年多来,也才出现一个空气放大器,可以节约90%以上的压缩空气,但也仅仅用于吹尘、吸尘工况。创新一下,这个空气放大器是不是可以用在抽油烟机、家用吸尘器、道路清扫、除雪机械,代替汽车涡轮增压、代替飞机发动机的压气机等等,前途真的无可限量!
  五:动力机械能源利用未来展望
  针对目前的现状,未来动力机械改进首先涉及的就是动力的能源利用问题,预计将会实现以下几个应用变化:
  1、能源充分利用
  让原有的内燃机、外燃机、火箭发动机等各种动力机械,把它们原来浪费的和输出动力无关的热能尽可能设法利用起来,让某些介质吸热膨胀继续做功;
  比如采用液态空气-燃料混合动力发动机,利用一般内燃机的浪费的大量热能,加热液态空气使之物理膨胀做功,将一般发动机的燃料热能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环境热排放大幅度降低,从而减少人类在同等动力需求情况下对石化燃料等能源物质的消耗。
  2、能量循环利用
  对于自然界已有的环境热能,通过调整工作介质、工作温度段落、换热方式等手段实现循环再利用,环境热能成为动力机械的能量、热量来源,就能让地球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通过对目前各种内燃机、喷气机等膨胀机稍加改动,直接使用液态空气作为膨胀介质,就可以利用人类自然界各种物质具有的热能,比如空气、环境水、太阳能等。实现在较低温度就可以进行“膨胀做功”,输出动力。
  这种变革从原来我们内燃机工作的介质空气免费获得,能源物质汽油需要生产制备、消耗,改变为能源来自于空气、土壤、水、废热,工作介质液态空气需要制作。这样的改变,从有限的石化燃料变为循环利用的取之不尽的能源、用之不竭的空气。角色交换,能源物质的价格成本和工作介质的制造价格和成本也大不相同,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使得综合成本大幅降低。
  3、热能综合利用
  这些使用液态空气的新型动力机械,从全部生产、使用、排放过程中热能实现综合利用、完全利用, 系统达到尽可能高的能效比,实现尽可能低的综合环境化学物质、热能的排放,几乎没有化学变化,只有物理“相变”,做到真正的“0”排放。
  制作液态空气这个“新的”工作介质是一个制冷过程,使用的是“热泵”,生产过程能把“泵取”的热能,转移到水或其它介质,实现“锅炉”的作用,输出等值的热能供人类使用,失去热量的空气变成液态。这个过程已经可以实现近乎100%的能效比;后续液态空气吸收自然界其它没有成本的热量所做的功,都是“额外”的收获,相对人们投入的一次能源来计算综合能效比会大于100%!
  4、储能再利用率提高
  人类目前对于电网在用电低谷的“垃圾电”采用的所有方式都只是简单的“储能再释放”,存储和释放的能效比不可能大于100%,有些甚至效率极低。而采用液态空气作为储能介质,储能(制备液态空气)的过程会集中产生热量,可以利用;吸收环境空气热能、环境水资源热能、工业各种废热后沸腾气化膨胀,释放能量发电的时候,发出的电能则几乎是从自然界回收“新增”的能量,从消耗石化燃料的角度考虑能效比则有可能远远大于100%,同时还具有全过程环境零污染的特点,具有储能效率高、介质可以移动、规模大小灵活、冷热电水同时供应、安全性高、成本低等优点,几乎“十全十美”,是储能系统的终极、最佳解决方案!
  5、热能再生利用
  利用热泵技术,高效率将低品位能量搬运到高品位温段,实现低温到高温的“热转移”,进而做功。热泵技术已经成熟使用近百年了,但是一直没有引起人类的真正重视,现在我们应该发起一场用能理念的革命,需要能源不要只考虑消耗能源物质转化,可以优先采用热泵设备从自然环境中搬运、借用获得,消耗的“搬运费”能耗只有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然后当数量、质量不足的部分再通过消耗能源物质补充,就能大大降低直接能源消耗,在各行各业实现高耗能环节的大比例节能!这项技术已经突破所谓温升的“瓶颈”,温度达到180摄氏度或更高,完全能满足一般工业领域的各种基本热量消耗需求,前景广阔!也会帮助动力机械进一步实现能源、热量的完全利用和高效“放大”利用!
  六:动力机械产业变革展望
  采用液态空气做工作介质,是结合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成果产生的新动力,虽然还是膨胀机老原理实现机械动力输出,但是现有的各种汽车、飞机、火箭的动力原理、动力系统几乎不变或者只需要简化,和以前的所有通过追求“高温膨胀”做功的机械,由于工作温度大大降低,甚至维持在常温下工作,材料耐高温要求、抗热疲劳、散热系统复杂性等要求大幅降低,当然会引起汽车发动机、飞机发动机、轮船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机械动力装置从材料、加工、使用维护等各个方面革命性的变化。一旦绕开材料、工艺、加工能力的掣肘,就能使得我们和发达国家的某些重大科技差距化为乌有,实现我国机械动力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制作工艺、制造装备、制作技术都没有大的改变,甚至标准要求下降,原有产能、原有体系均可以马上转变适应,大量的现有机械也可以改造利用,现有的机器、设备、厂房、装备都无需改变,在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角度看,也是对人类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也有利于节能动力机械迅速普及开来,实现大幅度节能减排的目标!
  使用液态空气这个新介质以后,坦克、飞机、导弹、舰艇的发热量大大减少,原来靠热成像工作的红外寻的导弹、各种红外瞄准成像系统、现有的战略导弹防御系统都会大受影响甚至完全失效,必然会推动军事装备在设计、制作、功能调整、后勤保障资源等方面发生调整、变革。
  本文认为,采用创新理念的新型动力机械比较电池动力、油电混合动力机械具有明显的环保优势、成本优势、效率优势、产业延续发展优势;它使用的能源来自于环境空气、土壤、河流、生产生活排放的废热,具有取之不尽、能量密度大、供应稳定、随处可用、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多项优势,一定会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给动力机械产业带来新生和永生.